导入数据...
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连载 | 重走巴盐古道记 (十)——罗涌
[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4日
  查看:259
  来源: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

下午两点多,我们到达忠县磨子乡,这里已经变成高速路的出入口。石柱县至忠县的老路,高速路,均沿着古盐道修建。

我在2016年采访过磨子乡堰口村一组的八十一岁老人谭云俸。他当时讲述了这条古道走过盐巴,其中有背脚子谭清朋三兄弟,让他记忆深刻,走来凤路途中,因为遇大雨,自带路资已尽,不得已卖掉一个人的盐巴。到了来凤盐街后,被要求赔偿,否则就要吊打。谭清朋对官府的人说:“路遇下雨,不得已卖盐巴走路,不是成心偷卖。如果你们要打要吊,那好,来凤有个挑,磨子有棵黄桷树,今后你们到我磨子乡来,打还打,吊还吊。看你们还敢不敢到磨子。”后来经人劝说,打了欠条才放行。

谭云俸做木工手艺走过黔江、咸丰,还能记住盐道上咸丰县境内的大村、二村等客栈。

但是,当我们到达谭云俸老人家里时,村民告知,老人已经去世两年多了,令我们唏嘘不已。

于是,我们继续寻找当地其他老人。经村民引荐,我们找到一位八十一岁老人曾庆和。他回忆了与谭云俸一道去咸丰做木工手艺的经历,并且回忆起背锅巴盐的码头叫“神溪口”,这条路,就是走湖北来凤的路,沿途经过的小地名跟谭云俸的回忆一致。老人还特别对大村、二村印象深刻,有“七十道脚不干,山在水下钻”说法。这句话谭云俸老人讲过,我的伯父,石柱最后一位辞世的背脚子罗家瑜讲过,我还写进了小说《深山松涛》。但是,我一直不明白“山在水下钻”的意思。

我们采访完曾庆和老人后回到车上,聊到“山在水下钻”话题,陈志华老师则解释道:“刚才曾老人说过,过大村那条深沟时,要钻三回瀑布。”我一听顿悟,原来“山在水下钻”,就是“三在水下钻”,老人们没说错,我听糊涂了。我慨叹不已,从2016年到今天,已经六年了,要不是重复这次走访,我可能始终无法搞清楚“山在水下钻”。好啦,六年的谜团今天一早解开,“钻”了六年才终于“钻”了出来。这就是实地走访的神奇效果。(未完待续;作者:罗涌;声明:原创首发,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相关链接:

连载 | 重走巴盐古道记 (一)

连载 | 重走巴盐古道记 (二)

连载 | 重走巴盐古道记 (三)

连载 | 重走巴盐古道记 (四)

连载 | 重走巴盐古道记 (五)

连载 | 重走巴盐古道记 (六)

连载 | 重走巴盐古道记 (七)

连载 | 重走巴盐古道记 (八)

连载 | 重走巴盐古道记 (九)

连载 | 重走巴盐古道记 (十)

连载 | 重走巴盐古道记 (十一)

连载 | 重走巴盐古道记 (十二)

【编辑:宫修建】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