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工作简报第91期
[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6年1月6日
  查看:422
  来源: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
本期要目
※中心动态※
■1、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关于征集2016年度科研项目的通知
■2、中心研究员获得2015年四川省社科规划基地项目立项
■3、曾凡英教授应邀在四川师范大学举办学术讲座
■4、《中国古代食盐产地分布和变迁研究》荣获中国商业史学会货殖奖
■5、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关于2016年结项检查的通知
 
 
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关于征集2016年度科研项目的通知
 
各相关单位、部门:
 
为编制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2016年度科研课题指南,“中心”决定开展2016年度科研项目征集工作,现将项目征集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016年度“中心”项目拟以中国盐文化研究的理论创新、方法创新、观点创新和政策创新为主题,针对重大理论研究、现实的热点、难点等问题开展具有原创性的课题研究;倡导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拟研究项目需要有效地推动行业及地方经济社会和产业的发展,为促进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政府决策等服务,重点突出中国盐文化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拟研究项目要充分反映该研究领域及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要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和针对性。设计的选题一旦被选用,将在立项时优先考虑。
 
二、此次项目征集立足四川,面向全国,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尤其欢迎具有全局高度、理论深度、可操作性强和重大应用价值的相关选题。
 
三、2016年度“中心”项目拟分为招标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以及青年项目(含学位论文)四类。招标项目和重点课题主要针对盐业遗迹、盐文化资源保护、以及盐文化产业等涉及盐产业可持续发展和盐业体制改革的重要选题,并且要求能够形成专著、各级政府部门和大中型企业采纳的优秀咨询报告或高水平科研论文等形式的成果。
 
四、拟开展的“中心”项目研究要有合理的研究团队和相关学科的研究基础,鼓励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研究人员积极申报。
 
五、“中心”共建单位和盐业企业可结合自身发展实际需要,拟定相关课题名称,鼓励企业与政府主管部门、高校和科研单位联合申报。
 
六、"中心"学术委员会成员可直接推荐相关课题及团队。
 
七、本年度项目征集受理时间从即日起至2015年12月15日截止,单位或个人可直接将附件“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2016年度项目征集表”发送至“中心”邮箱(zgywhyj@126.com)。本“中心”将组织专家对选题进行论证,确定2016年度课题指南。
中心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兴路学苑街180号四川理工学院汇北校区教学楼(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
邮政编码:643000
电话:0813—5505976、0813—5506135
电子信箱:zgywhyj@126.com
 
 
中心研究员获得2015年四川省社科规划基地项目立项
 
经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组织专家评审,报四川省社科联党组批准,2015年四川省社科规划基地项目现已立项。中心三位研究人员申报的项目均获准立项,分别为王小平副教授的“记忆与历史的对话:川盐古道口述史研究”、罗洎博士的“盐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开发与投融资模式研究”,赵绍成教授的“抗战时期四川盐业研究”。
 
 
曾凡英教授应邀在四川师范大学举办学术讲座
 
2015年11月18日上午,应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邀请,中心副主任曾凡英教授在川师大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6教10楼多媒体教室主讲“名师大讲堂”第103讲,题目是《中国盐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川师大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部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50余人聆听了讲座。曾凡英教授在讲座中主要讨论了盐文化的概念和研究对象、二十五年来中国盐文化研究的状态和当前盐文化研究的几点思考等三个问题,重点阐述了对当前中国盐文化研究的学术思考和力量思考。曾凡英教授指出,25年来对中国盐文化研究文献资源的搜集、整理、出版几乎还是空白,便于学者查询利用的盐文化研究文献资料整理、成果刊布甚为稀见;体现盐文化基础研究的综合性强的辞书、专题性资料汇编或丛刊以及展现盐文化发展历时性脉络和内在规律的编年体著作仍然阙如。所谓“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缺乏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条件,是中国盐文化研究迅速发展的基础不牢,后劲不足的重要原因;缺乏“唯盐史观”视野下对盐文化自身理论建设的研究,尤其是对盐文化的内涵、外延的理解认识,盐文化特征探索的理论成果稀少,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撑,造成多学科综合研究,整体上展现中国盐业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有分量的学术成果还没有涌现,故中国盐文化研究的影响力也很难出现“登高而招见者远”的局面,是为学术研究的不足。具有中国特色的盐文化理论研究成果稀少和那个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体制设计还没有出现,是为中国盐文化理论研究的不足。
曾凡英教授最后对当前中国盐文化研究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重视基础研究,即加强对中国盐文化基本文献研究和具有中国特色盐文化基础理论的研究,重新编辑、点校、出版一批“盐政志”、“盐法志”、“盐井志”“盐法备览”等各种中国盐文化研究基础文献,为中国盐文化的研究者提供翔实可靠的文献读本;系统全面地研究盐业政治、盐业经济、盐业法律、盐业技术、盐业教育、盐业旅游、盐业民俗、盐业文献、盐业组织、盐业城市、盐业文学、盐业艺术等等方面的研究,探索盐文化理论的广泛性与多样性,围绕盐的生产、运输、销售、管理、消费来解释人们生产活动的演变、组织机构的变迁、习惯行为的改变,丰富盐文化理论的基础研究。
二是强调营业研究,即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视野下,中国盐文化研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在中国盐业体制改革方面提出更能兼顾国家利益、人民需求,符合市场法则的改革思路,为打破制约中国盐业发展的制度瓶颈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撑;从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中国盐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盐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盐文化产业的发展,盐文化品牌的打造,盐文化产品的深度开发,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宏观政策的制定,更涉及到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在未来10~20年间,应该成为中国盐文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三是加强合作交流,集体攻关,整体推进,即借鉴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法学、人类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民族学、民俗学、文化学、艺术学、旅游学、宗教学、生态学等各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将盐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社会各个领域层面呈现出的文化现象和文化事象实施综合研究;进一步加强国内盐文化研究学者之间,包括老中青学者之间、不同盐区研究者之间、尤其是与港澳台学者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加强盐文化研究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际视野下研究和传播中国盐文化,形成国际视野下多学科、多视角、综合性协同创新的态势,在更深的层面和更广阔的领域讨论盐对人类的价值和对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意义。
在学术讲座开始之前,曾凡英教授与川师大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王川教授和部分青年教师就盐文化研究的资源、机构和成果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中国古代食盐产地分布和变迁研究》荣获中国商业史学会货殖奖
 
纪念中国商业史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暨商业史论坛于本月12日在北京召开,2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业史学者出席了大会。中心主任曾凡英教授等应邀出席。
 
中国商业史学会是国家一级学会,成立于1985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吴慧、商业部部长胡平、山西财经大学教授孔祥毅、东来顺集团董事长汤庆顺、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院长王茹芹教授先后担任会长。该学会设有众多分支机构,经常开展学术活动,十分活跃,影响广泛,盐业史专业委员会便是该学会最活跃、影响最大的分支机构之一。
 
在成立三十周年之际,中国商业史学会组织了第一届货殖奖评审活动,从各专业委员会推荐的34项成果中评审出荣誉奖1项、特别奖2项、优秀成果奖10项,中心特约研究员吉成名教授撰写的《中国古代食盐产地分布和变迁研究》(入选“高校人文学术成果文库”,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年7月出版,2015年9月再版)荣获优秀成果奖,为中心赢得了荣誉。
 
 
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关于2016年结项检查的通知
 
为进一步加强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以管理促科研,提升项目管理的效益,提高项目组按计划高质量完成研究任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中心决定对未结题项目进行检查。现将有关事项再次强调如下:
一、此次检查的项目范围是已经批准立项,并在2016年6月30日到期(计划完成时间或被批准的延期完成时间)而尚未结题的项目。2016年6月30日后到期的项目,研究成果达到相应要求的,也可申请结题。
 
二、请拟结题的项目组负责人在中心网站“下载专区”栏下载“中心结项材料装订模本”和“中心科研项目结项审批书”,填写完成后按照文本中的要求将所有结题材料装订成册(一式五份),并在3月20日之前提交中心,同时发送电子文档到中心邮箱(zgywhyj@126.com)。
 
三、研究项目确需延期的,由项目负责人提出书面延期申请,说明项目研究进展情况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明确作出具体完成时间的承诺,经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后报中心审批。
 
四、下列项目不得申请延期,并应在2016年3月10日前提交结题材料,否则将予以撤项:
1.2012年度以前(含2012年)立项的尚未结题项目;
2.2013年立项至今未开展实质性研究工作或未取得实质性研究进展的项目。
 
五、为严肃纪律、严格管理,对于所有被撤销的项目,将视情况追回和扣留资助研究经费。项目负责人三年内不得申报中心项目。
 
六、联系方式
自贡市高新区汇兴路学苑街180号 四川理工学院汇北校区教学楼( 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
邮编:643000
联系人:潘玉虹、胡门祥
联系电话:0813-5505976   0813-5506135
邮箱:zgywhyj@126.com


【编辑: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