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咏盐诗话
[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1日
  查看:2251
  来源:中国盐业

诗词,是一种言志抒情的独特文学艺术,有着漫长的历史过程。几千年的诗词,形成了诗人云蒸、作品如林、卷帖浩繁的繁荣景象。诗话则是中国古代诗词评论的主要形式,它起始于北宋。因为古代诗词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文学思想,常以片言只语就能描绘出古代诗人和诗调作品的风貌与特质。同时,也能对当时文学史上的思想、流派有所阐述。

“诗言志”纵观唐诗宋词,尽是咏花吟草,评山说水,而咏盐诗词确实极少。笔者拈来几首咏盐诗,权当肌浅点评而已。

我国最早的咏盐诗,要数北宋词人柳永的《煮海歌》。诗人描写盐民在春夏时节刮泥土留卤,煮海晒盐的情景, 揭示了卤水从大海经过盐民手中变成白盐的劳作过程。“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到泥成岛屿。风干日晒盐未加,始灌潮波土留成卤。“生去  在封建社会里,盐民把食盐的泥块,“铺于席上,四周隆起,作一堤培形,中以海水灌淋,渗入浅坑中(宋石星《天工开物。作盐》)

清代《如皋县志》记载:盐民”晓霜未晞,忍饥登场,刮泥汲海,伛偻如猪,此淋卤之苦也。暑目流金,海水如沸,煎者烧灼,垢面变形,此煎办之苦也。”可以想像,当时的劳动条件落后,劳作工具简陋,盐民的劳动环境十分恶劣,仅靠一双双劳动的手,煮海煎熬,堆积成盐“卤浓盐淡未得闲,采樵深入无穷山。豹踪虎迹不敢避,朝阳日出夕阳还。船载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热。晨烧暮烁堆积高,才得浓涛变为雪。”这“雪”,就是亮晶晶的盐,是盐工的汗水伴随卤水煮出来的盐,白得像雪一样。

在唐代,诗圣白居易写过《盐商妇》长诗,描写一个扬州少女“嫁得西江大商客”,十五年来,“终朝美饭食,终岁好衣裳”,变成大腹便便的盐商妇。此诗洋洋185字,简述奸商经营食盐,“少入官家多入私”,牟取暴利,终成一方巨富;着重描写盐商妇饱食浓妆倚柁楼,两朵红腮花欲绽的养荨处优的生活。明代的钱福,辞官回乡,听说扬州有位美妙少女,能歌善舞。他慕名而去,谁知此女已嫁某盐商。酒席上,钱福只见她身着红衣,着妆淡雅,更显风韵,便脱口吟诗:“淡红衫子淡红裙,淡扫蛾眉淡点唇。可惜一身都是淡,如何嫁了卖盐人:”作者将五个“淡”字解作成淡的“淡”,暗寓嘲笑,便盐商妇哭笑不得。

无代的王冕,曾经作诗《伤亭户》,采用五律形式,写出一个盐亭家庭在经多来的理税催逼下,造成家破人亡、无处可归的遭遇,揭露了元代利削阶级的残酷和无情。作者借鉴杜甫石流点诗的结构形式,他“清晨度东吴,薄暮曹娥宿”,引出盐亭户的血泪悲诉。“夜永声语冷,幽咽向古木。天明风启门,僵尸挂荒屋”。尤其是诗的末句,比秋道设片场想更人在地人心,意义更为深刻。

咏盐诗写的最多是明代人吴嘉纪,他常在安丰盐场、居贫食苦,地势卑湿,生活十分艰难。但他诗学杜甫,风格沉郁,语言苍劲,多以反映盐民疾苦为题材,在明代遗民诗人中颇有特色。“悲战东海煮盐人,尔辈家家是苦辛。频年多雨盐难煮,寒宿草中饥食土。”作者在《风潮行》诗中,写出一次海潮泛滥成灾,” 天地震动万物乱,大风吹起三丈潮”,最后“海波忽促余生去,几千万人归九原”的所见情景,表达了盐民哀苦无告的命运,也寄托自己对他们的深切同情。“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作者说盐民在矮小的草房,承受烈火灼烤熬盐,而“走出门前炎日里”,哪怕“偷闲一刻是乘凉”。 外面骄阳似火烧,总比屋里煎熬要凉快得多, 可想而知,盐民的劳动之苦,生活之难。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古老的盐业焕发青春。“巍巍井架插云霄,钻透岩心索卤苗。惊醒地龙千载梦,长吟天矫看今朝。” 无论是沸腾的盐矿,还是辽阔的盐场,到处是火热的劳动景象。“渤海盐城春长在,盐花烂漫向阳开。盐工心向毛主席,春从盐工心上来。”这诗不像传统诗词那么受格律的限制,但它通俗易懂,表达了新中国一代盐工的劳动喜悦和豪迈气概。

如今,湖南盐矿拔地起,开掘宝资源,青山喷白雪,管道淌龙涎。”《天鹅》《雪花》并蒂笑,南衡北澧永不凋。冰封万里大雪飘,犹有花枝俏。”盐业老人杨国麟以饱满的激情,既标出我省有名的两个盐业品牌,又点出衡山澧水的两个产盐地名。食盐似瑞雪晶莹,如山花含笑,形象逼真,比喻恰当。“采卤蒸熬出洞天,冰魂雪魄满人间。惟求奉献乎群望,利国为民苦亦甘(李克明)。”盐来自大地深处,经过蒸然提炼,如冰魂雪魄,悦目人间。更为可贵,它惟求奉献,利国利民,愿将厚味送千家,这是盐的品质、盐的魅力。

 

【编辑: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兴】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