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传承的文化遗产--记泰州市城区盐文化遗址遗迹的修缮与复建
[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06年11月7日
  查看:9
  来源:吴克嘉(江苏泰州市盐务管理局)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公元前117年西汉设置临淮郡,下辖29县。史籍资料中第一次出现海陵县,其下注即:有江海会祠。泰州先民们从城市诞生之初就知道祭拜神灵,企盼开发江海鱼盐资源。古海陵县当时滨江临海,有着广袤无际的滩涂资源和里下河得天独厚的舟楫之利。吴王刘濞立国广陵时,召致天下亡命者煮海为盐。由扬州开挖长达150余里的运盐河直通海陵蟠溪盐场专事运盐,苦心经营四十佘年,这里便成为著名的淮盐发源地和我国长达两千余年的食盐主要产地。早在唐、宋时期,朝廷在全国设十大盐监,正史中明确记载,海陵盐监产量居十大盐监之首。当时泰州辖地非常广阔,南至通州,北至盐阜地区,延绵700余里的淮南大盐场,其管理中心即在泰州。

    2001年初泰州市有关部门在税务街建造“古税务街”大型牌坊三座。其一的牌坊右侧书写:溯唐宋赋源,盐税曾居天下半。在牌坊的正前方由泰州市人民政府所立“古税务桥遗址”碑一座。

    清道光十二年,林则徐为治理税赋,漕运的流失,曾在泰州滕坝,鲍坝勒石告示,杜绝盐船翻坝,偷逃税赋。该碑石被文物部门发现后,有关部门集资二十万元在腾坝原址建 “税碑亭”一座,向人们昭示这段历史。

    民国年间,全国曾有两个地区设立过查缉偷逃盐税的“税警团”,泰州为其中之一。当时泰州“税警团”总部就设立在2006年经泰州文管部门大力修缮的“扬郡试院”内。

    宋代以前,泰州始建于南宋绍定二年(公元1226年)的望海楼,极负盛名,顾名思义古城泰州这里曾滨临大海,该楼历史上曾屡毁屡建,抗日战争期间,望海楼最终被日伪军拆除。2006年5月,泰州市规划局立项重建这一名胜古迹。不久这里将形成一处体现泰州历史的景区公园。公园内将建设一个下沉的城墙广场,广场两侧可以清晰的看到宋代古城墙的印迹。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期,朝廷为保护盐税来源的命根子,曾把泰州作为淮南重镇,修筑泰州城墙,抵抗金兵侵犯。为筹措大规模建造城池所需要的银两,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从提价的发往全国的官制盐袋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费用,用于修筑砖砌的城墙,历经七百余年,至民国二十六年拆除。

    明代泰州出了一文一武两位杰出人物--盐民出身的哲学家,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和盐民起义领袖张士诚。

    明代王艮的弟子在泰州讲学故址“崇儒祠”,经修缮现已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元代末,盐民起义领袖张士诚曾驻兵泰州南郊徐家庄,夜间张的战马偷吃了庄稼,张士诚得知后,曾鞭打白马,以示惩罚。百姓深为感动,为纪念张士诚,当地百姓遂将徐家庄改称白马村,延续至今。解放战争期间,白马村成为海军的诞生地,经过政府部门大力修缮,现已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清代中期,泰州地区四乡八镇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起都天庙。解放前,泰州市区的都天庙会极具影响,这其中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根据诸多史料的记载,江淮地区为数众多的都天庙均托名祭祀一千年前的唐代大将张巡,实祀张士诚。当初张士诚与朱元璋争天下时,起义军中有数十万的家乡子弟,张士诚兵败,败则为寇。时至清朝中期,当初江淮地区跟随张士诚起义的子孙们,不甘心自己的祖先沦为寇匪,为避人耳目,逃避明祸,为祖辈张扬,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2005年底,文管部门对泰州都天行宫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耗巨资精心修复了这一历史文化遗迹。

    坐落在原东门大街78#内的一座明代建筑“陈庵”本不出名,却因与两位文化名人结缘,使之名声大躁。清代中期孔尚任受朝廷派遣,来泰州淮南地区治理水患,奔走于西团到白驹的各盐场之间,以工代赈,修造拦海大坝。后朝廷撤消河署,孔尚任失去朝廷薪水来源,只好拖家带小,寄居在陈庵,专心致志写出惊世名作《桃花扇》的初稿。无独有偶,在孔之前十年著名盐民诗人吴嘉纪因家乡安丰盐场发大水,也曾寄居陈庵数月之久,潜心创作了不少反映盐民疾苦的著名诗篇。2002年江苏省泰州第二中学建校百年庆典期间,出资兴建了这一文化遗迹。

    为展示泰州地区独特的盐税文化,泰州水利局、税务局出资在城区设立大型石质雕塑二处。“文清会风”,向人们展示了“岳阳楼记”的两主人翁滕子京在泰州署衙为官时建“文会堂”与当时任盐官的范仲淹吟诗和唱的情景。

     清代中期,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之一高风翰在泰州就任盐官,高风翰上任伊始,于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在泰州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改变了泰坝官员在船仓“勾当”公事的办公场所,创建了泰坝监掣官署。当时的泰坝掣盐官署,俗称“泰坝”。初建时,气势恢宏,南北进深六间,东西纵向三排,大门东壁嵌有一块横石,高风翰亲手题刻隶书“盐津总会”四个大字。大门两侧有照壁,左坊榜他亲笔题额“肃鹾裕运”。右坊榜题额“秉掣持平”。2002年十月,泰州水利局、税务局在今西仓路以西新建大型石质雕塑一座,展现的即是高风翰当初创建泰坝的情景。正面的一组文字,记叙了古泰州两千余年的盐业生产历史。背面所雕刻的是根据《两淮盐法志》所绘,泰州盐业分司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和清代咸道年间泰坝位置图及遍布泰州城区各地收购食盐的十余个官盐浦。

    其次即是高风翰在泰州任坝长时,当年和几位盐官、运判、同知等出巨资共同修缮泰州岳王庙(庙内碑文明确记载该工程的修缮于雍正十一年八月初四开工,历时一年,于雍正十二年七月二十七日完工)。

    南宋建业四年(公元1130年7月),朝廷任命岳飞为通泰镇抚使兼泰州知州,保卫泰州淮南大盐场。岳飞率南宋军队在泰州与金兵激战,打了好几个胜仗。高风翰素来敬慕岳飞人品,在泰州期间他经常登临泰州南郊的岳墩,拜谒武穆祠,留下了《岳墩九日图》、《海陵岳王墩桃花图》等画卷。今天我们在泰山墩最高处的岳王庙正殿,看到一块镶嵌于东墙壁内的碑石,碑石高约180公分,宽70公分,碑石全文约2000余字。文中主要内容为岳武穆当初“福庇乎泰民者,保护百姓阴佑默然於五百年之后,泰民犹顿其思,得以享丰稔盈宁之福……”。

    2005年泰州市人民政府耗巨资对已有近千年历史的泰山公园实施扩建改造工程,在新扩建的公园南侧,竖起高3.5米重约数吨气宇轩昂的岳飞青铜雕像一座,让泰州市民永远敬仰这位当初为保卫泰州淮南大盐场立下功勋的民族英雄。

    泰州市区南郊高耸着一座规模宏大的南山寺大雄宝殿,最近泰州市政府邀请省古建筑专家制定修缮方案,斥巨资对南山寺大雄宝殿进行全面维修,于2004年8月完工。我们现在看到的南山寺大雄宝殿楠木金柱庑殿重檐,巍然屹立。1985年4月,应邀来泰指导文物保护工作的国际知名园林建筑专家陈从周教授对南山寺大雄宝殿赞赏有加。他说,南山寺大雄宝殿为庑殿重檐的屋顶建筑,类同北京紫禁城太和殿、山东岱庙,是我国古建筑史上最高等级的屋面式样,因其稀,乃为贵,这可是要盖玻璃罩子来善待的宝贝啊。

    古城泰州,历史悠久,规模却不大。出现如此高等级的建筑,实在令人匪夷所思。千古之谜,百思不得其解。翻阅泰州历史,盐业生产曾是两千多年中泰州城市经济历史文化的根。是全国最大的食盐生产主要产地。泰州曾是历朝历代封建王朝财政税赋的特别负重者。盐业之特殊,也反映在许许多多特殊人物、特殊事件上。汉初吴王濞发动七国之乱,与盐业有关。南朝开国皇帝刘裕,少年时曾在海陵唐子贩过私盐。武圣关羽,桃源结义前的主要职业,即是打铁与贩私盐。唐代开国功臣,官至左屯卫大将军程咬金早期即以贩盐为生。唐宋年间,发生盐民、盐枭聚众数万人动撼朝廷根基的事件层出不穷。乾符元年(公元874年),唐僖宗登基当上皇帝,当年即发生河南范县人王仙芝聚盐贩起义,声势日大,由河南打到湖北,直至山东荷泽。乾符二年(875年),以贩盐为业的曹州人黄巢聚众数千人起义,加入王仙芝推翻朝廷的大军。据考证,王仙芝、黄巢所贩私盐均与淮盐有关。无论如何,盐税这一朝廷得以生存的命根子,泰州这块宝地,再也不能出事了。乾符三年(876年)唐僖宗下令,在泰州开工建造最高等级的寺院,亲赐寺额名“护国寺”,如朕亲临。当初僖宗帝下令建造如此高等级的“护国寺”与唐代泰州海陵盐监盐产量雄居全国十大盐监之首,必定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护国寺”建成138年后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改名“资福禅院”寓意泰州这方宝地在皇族的庇佑下已成为支撑封建统治阶层盐税来源一方福地的寺院。政和七年(1117)该寺改为道观,更名“神霄玉清万寿宫”,十年后于建炎元年(1127)又改名“资福禅寺”。两宋时期苛急的盐法使泰州的盐业生产畸形发展。据《两宋财政史》记载:绍兴末年(1161年前后)淮南东路泰州海陵一监盐课岁入600万缗,超过唐代盐业的最高产量。

    泰州乔园是苏北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园林,曾为两淮盐运使乔松年的私宅。陈从周教授高度评价乔园,称之“江左第一园”。该园2006年初已开始动工修复。乔园这次扩建规划,不仅广为采纳了专家建议,更虚心吸收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诸多本土人士的合理意见。修复规划将从现存的1500平方米,恢复至原景区面积一万多平方米。

    宋代泰州望族,大盐官许元,当时在泰州曾统管淮南盐发往全国七十六个州的调拨大权,在欧阳修,范仲淹等文化名人与之的文章、诗赋交往中均称其许发运。庆历八年春(公元1049年)许元在泰州市区南郊曾建有一处园林。收录在《欧阳修全集》中的“海陵许氏南园记”以优美的文笔,极为详尽地介绍许氏南园中的美景。2003年,泰州城区改造中,原许氏园中存活下来的一棵“仙鹤柏”有幸走出高墙深院,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她形如鹤姿,虹姿盘旋,似巨型盆景。

    文化遗产是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弘扬古代文明和启迪后人的重任。

    中国的盐业是一个古老的产业,也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生的产业。历史上地处两淮盐业中心的泰州淮南大盐场一直是淮盐的主要和集中产地。泰州盐业在长达两千余年间的封建社会一直是财政税赋的特别负重者,是古城泰州经济、历史、文化的根。据了解,现泰州市区与盐税文化有直接关联的遗址、遗迹多达四十余处。本着“古从古,今从今”的原则,还历史本来的面貌,充分挖掘和昭示泰州的这段历史,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这其中既要有政府部的大力支持,也需要有泰州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和积极参与。

【编辑: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