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工作简报第87期
[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5年1月10日
  查看:333
  来源: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
本期要目
※中心动态※
■1、中心联合主办的“川盐古道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2、宋良曦新著《盐都故实》出版
 
 
中心联合主办的“川盐古道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10月25—26日,“川盐古道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在自贡市市委小会议室隆重举行。
会议由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联合发起并共同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云南大学、西南大学、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贵州民族大学、遵义师范学院、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赣南师范学院、长江师范学院、四川理工学院、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以及广东省东莞市博物馆、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巴盐古道博物馆、湖北省十堰市秦巴民俗博物馆、自贡市文物局、泸州市文物局、贵州省铜仁市文物局、云南昭通市文管所等全国10个省市区70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文博单位、出版机构、盐务管理机构、生成企业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学术研讨会。大会共收到54篇学术论文。
本次学术研讨会以“川盐古道与区域发展”为主题,是为了进一步改变过去仅仅将盐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作为一种行业来考察的研究范式,采用多学科交叉、多角度审视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盐业历史。用新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盐业古道与区域发展,将会给我们展示出更加宏大的历史场面,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当今世界范围内都非常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传承,站在人类文明演进发展的高度,从文化遗产的角度来审视、研究川盐古道,对于挖掘具有世界意义的地方文化、特色文化,对于地方经济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10月25上午8点正,“川盐古道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自贡市市委小会议室隆重举行,自贡市四大班子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自贡市文管新局局长卓越女士主持,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馆长宋青山先生代表主办单位热情洋溢地致辞,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邹后曦研究员宣读了云南大学校长林文勋教授等专家和相关单位的贺信与贺电。自贡市四大班子领导给有关与会专家颁发《盐业史研究•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建馆55周年纪念专刊》。自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石岷嘉女士代表市政府致欢迎辞,她希望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围绕川盐古道与区域发展这个主题,集思广益,潜心研究,拿出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为推动沿川盐古道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做出贡献,为“五省一市”将川盐古道打捆申报文化遗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开幕式后,研讨会举行大会主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仁湘研究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水城教授、孙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王子今教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白九江研究员,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程龙刚副研究馆员,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蓝勇教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馆员李飞,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赵逵教授,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李小波教授等专家分别作了大会交流发言。25日下午,专家们就川盐古道与区域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组讨论,中心主任曾凡英教授在闭幕式上做了大会总结报告。
26日,与会专家实地考察了自贡井盐生产现场、川盐古道旭水运道河梯级开发工程的水道、堰闸、桥梁以及盐业建筑和盐商宅邸等。
本次研讨会对于川盐古道及保护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这是学界第一全面系统地讨论研究川盐古道的定义、线路、范围、地位、作用、现状、保护措施以及文化生态等问题的一次盛会。无论从哪个角度审视,盐道研究对川盐以及都是重大课题,充分认识川盐古道的文化价值和深远影响,能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硬支撑。
研讨会为加强川盐古道的学术理论研究与保护开发实务工作的对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与会专家学者中有大约一半是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有一半是来自川盐古道所涉及的“五省一市”的地市县级文物管理局所、博物馆等从事地方文物管理保护一线的专家。在相互学习交流中,高校科研院所专家们的研究思路、理念和成果对地方文物管理保护开发具有指导性、启发性,而地方文物管理部门专家提供的各种原生态资料,又进一步丰富、印证了专家们的研究。
本次研讨会还有相当一部分与会者是地方党委、政府部门的领导,他们直接参与这类学术研讨活动,对于推动专家们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本次研讨会表现出三个特点:
一是准备充分,规模宏大。准备充分不仅指大会会务组织筹备工作周密、服务热情,更是对有关研讨会主题内容的扎实准备。为了使研讨会更加务实、更具有针对性地研讨问题,主办单位从今年四月至九月,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寻访川盐古道”大型学术调查活动,先后六次派出考察组,累计工作64天,行程1.6万公里,对川、滇、黔、渝、湘、鄂五省一市的川盐行销区域盐运古道进行了踏勘、考察、寻访,获得了大量珍贵文献、实物资料和访谈影像资料,征集到相关文物30余件,获得重要碑刻拓片7张,搜集到各地与盐运相关的地方文献资料58册,拍摄相关照片5.6万张,访谈40余人录音达72小时。这既是一次重要的学术调查活动,又是为本次会议做准备,不少专家提交大会交流的学术成果就这些前期准备工作成果的结晶。而五省一市许多地方文物管理保护专家也是在这些调查寻访中了解到召开此次会议信息的,故调查活动本身起到了宣传发动的桥梁作用。二是来自北京、山东、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北、广东、广西、江西等10省市区高校科研院所的历史学、考古学、旅游学、艺术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的著名专家怀宝而至,同时还请到了川盐主要销区五省一市30多个市县文物管理局、文物管理所、博物馆的领导专家出席,实现了川盐古道与区域发展研究专家与管理专家的对话与对接,体现了本次研讨会与会专家层次高、范围广。三是与会专家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学风、扎实的成果对川盐古道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和亲切交流,作为首次邀请全国专家对川盐古道进行专题研讨,会议本身的重要性和研究成果对川盐古道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建设将产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本次研讨会在与会专家的沟通努力下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果:
本次研讨会专题研究川盐古道与区域发展问题,与会考古一线的专家,历史学、文化学、艺术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学、管理学、旅游学的学者们研究了川盐古道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汇聚了近年来川盐古道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了目前学界对川盐古道的认知状况:专家们提交大会的学术论文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区域盐业考古的回顾、反思与展望;盐业生产与盐政管理;盐业文物和川盐古道研究。95%以上的论文是集中研究川盐古道或盐业古道的学术成果,有的考释一通有关盐道的碑文,有的研究川盐运销水路,有的研究川盐运销陆路,有的研究川盐出川某一条线路起止、变化、整饬、发展以及沿盐运古道的文化,有的研究盐运古道的保护开发,涉及到了川盐古道的方方面面,整体水平高。
尤其令人感到振奋和欣慰的是与会专家提出了许多新的看法、新的观点:
有专家对川盐古道进行了长期时间的寻访、调查、思考和研究,认为:川盐古道是源于四川(包括重庆)东部及南部,对鄂、渝、湘、黔交汇地区产生巨大影响力、贯穿整个中国腹地的运盐古道,具有推动沿线经济发展、促进沿线旅游发展、促进沿线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是连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纽带,具有持续时间长、跨度范围广、文化影响力大的特点。川盐古道不仅是商道,还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血脉,文化传播的线路。这是对川盐古道的定义、作用和特点最有价值的学术表述。
有专家在考察了自贡盐运古道之后,面对自贡丰富的古代盐井和井盐遗址却基本上没有开展过考古科学调查与发掘,因而使许多盐业史上的重大问题长期找不到解决的线索和答案这一现状,他不仅发出了这是自贡井盐史研究的“世纪遗憾”的概叹,认为在盐业历史研究中“井盐遗址与盐运古道”同样重要、同样属于盐文化体系的观点,还提出了“盐道申遗,考古先行”的主张,这对于遍及五省一市的川盐古道捆绑申遗,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许多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川盐古道以及沿盐道区域的经济文化社会互动进行了研讨,这些成果构成了对古代西南井盐文化价值体系的整体认识,当然也包括了南方丝绸之路与川盐古道相重合的部分。
关于川盐古道文化的保护与开发问题,有专家提出了抢救性保护巴盐古道文化的建议(高度重视巴盐古道文化的保护,记录巴盐古道民俗的遗存,开发巴盐古道文化旅游线路,申报巴盐古道线路遗产);有的专家提出从文化绘本与图文共构保护传承巴盐古道文化;还有的专家从加强川盐古道的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提出实施川盐古道“重现工程”(加强保护、深入研究、积极申遗),进而打造“新川盐古道”特色经济区的建议。
当然,还有许多专家在讨论交流中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如对四川产盐时间的考辩,盐运古道走向的分析等等,都极具启发意义。
“川盐古道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虽然结束了,但对川盐古道的深入研究还刚刚开始,中心将联合全国各学科专家,对川盐古道及其文化价值进行更加系统深入全面的研究,以期推动沿川盐古道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
 
 
宋良曦新著《盐都故实》出版
 
据《自贡日报》记者周孟娟报道,我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文博研究馆员、著名盐业史专家宋良曦新著《盐都故实》,已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是作者数十年研究盐业史的结晶。书中揭示了盐都自贡的城市发展史、盐业经济史和井盐科史。展现了自贡盐场以股份制为代表的经营模式、盐场重大事件、著名盐商和盐业家族、盐都重要人物的轶闻趣事和异彩纷呈的井盐文化。
《盐都故实》全书共40万字,分“井盐文化”、“盐场旧事”、“人物春秋”、“盐业科技”四辑。书中收录有大量珍贵的盐场老照片,其中有不少是首次向社会公布,与读者见面。

【编辑: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