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工作简报第72期
[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1年4月30日
  查看:147
  来源: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

     本期要目 


                     ※中心动态※ 
                     ■1、“中心”召开特色学术科研团队研讨会 
                     ■2、四川民族学院副院长凌立教授一行来“中心”访问调研 
                     ■3、“中心”顺利开展立项项目中期检查工作 
                     ※热点追踪※ 
                     ■1、2010年原盐行情盘点 
                     ■2、中国盐业协会第六届三次理事长工作会议在长沙召

 

                                    “中心”召开特色学术科研团队研讨会


        3月上旬,“中心”组织召开了三个特色学术团队的研讨会。
        在2007年,“中心”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组建了“盐文化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研究”、“盐业契约与法律研究”和“盐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研究”三个特色学术科研团队。几年来,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中心”特色学术科研团队充分发挥特色研究和团队优势,在承担项目、发表论著、成果评奖以及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承担纵向、横向项目10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11项),获得项目研究经费150万元;发表本研究领域科研论文320篇(核心65篇),被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收录或收目100余篇;出版本研究领域学术著作7部,并编辑出版了“中国盐文化研究丛书”系列5部;科研成果获得省、市政府奖励32项。在服务地方文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中心”特色学术科研团队充分利用自身人力资源、科研实力和科技成果,为自贡市盐文化旅游开发、盐文化与饮食行业发展、盐文化与彩灯业发展以及地方盐业经济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
        为更好地总结以往学术科研团队建设的有益经验,制定“中心”的“十二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升特色学术团队的合作精神、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推出更多标志性的成果,把“中心”建设成为全国本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中心” 分别于3月上旬和中旬召开了三次特色学术科研团队研讨会。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三个学术科研团队的研讨会上,“中心”主任曾凡英教授首先通报了近几年来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并强调连续召开三次研讨会的目的即是要根据“中心”的研究方向,结合去年省社科联专家组对“中心”进行评估时所提出的发展建议、“中心”未来科学研究与特色学术科研团队建设设想和学校创建理工大学需要,从整体上推进“中心”的各项工作。三个特色学术科研团队的负责人吴斌教授、陈一君教授、曾凡英教授分别介绍了各学术科研团队的研究方向与特色、在本研究方向已经取得的成果和有待深入研究问题、团队今后研究具体的思路与选题方向以及此次团队成员调整完善的原则和搭配优势。每个学术科研团队成员结合自身的科研情况分享了富有价值的经验、观点和启示,提出了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和有利学术团队建设、有利推出多出科研成果的具体想法和建议。曾凡英主任对研讨会的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进一步指出了各学术团队今后努力发展的总体方向,认为三个学术团队的人力资源、科研实力和前期成果,以及占有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都为进一步在本研究领域取得更多和更突出、更优秀的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中心特色学术科研团队研讨会是在制定和完善“中心”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征集2011年年度科研项目选题过程中召开,这次会议的召开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心”学术队伍和人才培养的建设,进一步凝聚和提升“中心”的研究特色与实力,从整体上提升团队集体攻关的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力。

 

                            四川民族学院副院长凌立教授一行来“中心”访问调研 


        3月23日上午,四川民族学院副院长凌立教授及该院科技处处长林俊华、古卿等一行3人,在与我校科技处领导对高校科技工作和科研平建设等方面进行交流座谈以后,专程来“中心”进行调研交流。在科技处领导及“中心”主任曾凡英教授的陪同下,来访嘉宾们参观了“中心”资料室、部分成果和工作展板,双方进行了热情而广泛的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曾凡英主任向凌立副院长和林俊华处长等详细介绍了“中心”的成立、运行及发展情况,并重点介绍了“中心”的研究方向、学术队伍建设、项目承担以及学术科研成果等方面的特色与优势,尤其是“中心”为盐业企业、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所作的项目和成绩。凌副院长一行对“中心”管理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表现处极大的兴趣,并把四川民学院拟申报重点人文社科基地的思路和建设方向以及目前的特色优势等与曾凡英主任及科技处领导作了细致交流。双方都表示将在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强进一步交流合作。
        最后,“中心”向凌副院长一行赠送了“中心”部分成果资料,对方向“中心”表达了诚挚的谢意。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中心”顺利开展立项项目中期检查工作 


        4月初,“中心”按照基地项目管理条例对“中心”在研项目进行一年两次的中期检查工作。本次主要对2008—2010年所有立项项目中尚未结项的项目进行了检查,了解各在研项目的进展情况和已经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在45个在研项目中,其中有6项可以提前或者按期在六月结项,包括山西中医药学院吴海波副教授的《清代两淮私盐与地方社会》等;有27项尚未到期的项目进展顺利,或完成系列论文或发表部分系列论文或完成专著初稿,初步估计都能按期结项,并且总体上核刊文章的数量和层次较往年有较大提高,占到35%左右;另有12项需要延期结项,主要因为项目负责人学业的晋升或职位的变化或工作的调动等而带来时间和精力上的困难,也有个别项目是因为对项目完成所应具备的材料和工具估计不足、准备不足而需要延期。
        一直以来,“中心”在项目检查工作中也得到了各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的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充分发挥了它们的监督责任和管理职能,尤其本次的检查更体现快速、高效的作风。
        通过项目中期检查工作,“中心”将进一步增强对立项项目的监督、管理工作,促进项目按期、高效完成,并有利于促进今后的项目评审与立项工作。 

 

                                                    2010年原盐行情盘点 


                                                                   2011-03-04 
                                                       中国盐业协会海盐工作委员 
                                              海盐:北方海盐减产;价格震荡走高。
        2010年国内海盐市场整体表现尚可。北方海盐区作为全国海盐的主产区,仍然占据了全国海盐产量的90%以上。南方海盐产区的福建、广东、海南海盐供应食用盐为主,工业用盐比重有限。
        北方海盐产区2010年海盐行情整体表现为震荡上行的态势。由于低温的影响,2010年春盐上市时间较往年推迟一个月左右,而在春盐上市的5月份之前,由于区内库存下降及海盐减产的预期,海盐价格走高,四五月份主流价格上行至230-260元/吨;此后随着春季海盐的上市,市场货源供应增加,价格出现回落,在7月下旬到达205-230元/吨的低点;8、9月份的集中降水,导致山东、河北、天津、辽宁等地的卤水淡化,部分地区预期全年海盐减产幅度在10%左右,价格随之上行至270元/吨左右。与此同时,海盐区内供应的紧张以及价格的高位,使得下游烧碱、纯碱企业倾向于使用进口原盐,而进口原盐的陆续到港,一定程度上对国内市场形成了冲击,以山东为代表的部分地区海盐价格出现一定回落。卤水的淡化导致了秋季原盐的大幅减产。同时,下游烧碱、纯碱行情的向好,企业开工提升,拉动了对原盐的需求,海盐价格也随之走高,出现了年终翘尾的走势。
井矿盐:上半年的持续平稳与成本推动下的年终翘尾
        2010年国内井矿盐行情可以分为“泾渭分明”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0月份之前,国内井矿盐整体走势平稳,体现“被稳定”的状态,价格并无大幅波动。主要原因在于,近些年不断有新的井矿盐项目投产,使得井矿盐产能呈现局部饱和的状况,在下游烧碱、纯碱行情好的时候价格能够随之走高,而两碱行业运行较差的时候,价格则呈现波动。而且井矿盐由于对电、煤的消耗,成本高于海盐,海盐市场虽有波动,但是相对而言,对于海盐并无明显价格优势。
        进入10月份,国内井矿盐表现出明显的翘尾迹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内煤炭价格持续高位拉涨,成本推升;二是国内下游两碱市场行情一度向好,价格持续上扬,带动部分井矿盐价格一再上探,其中以湘鄂赣地区市场表现明显,虽然为配合节能减排政策,两碱企业开工负荷持续压缩,但市场价格持续上行对井矿盐市场利好因素占据主导地位;三是受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影响,国内井矿盐成本压力持续增大,个别井矿盐企业开工负荷不足,甚至生产装置停车,大多企业处于无库存状态运行。四是临近年底,部分企业加大食用盐的生产量,工业盐商品量随之减少,市场货源供应量的减少也是当地原盐价格继续拉涨的支撑之一。
        湖盐:物流运输限制下的被动稳定
        2010年国内湖盐市场整体运行平稳。由于仍然受到物流运输因素的限制,内蒙、青海等地的湖盐外销量有限,供应当地下游两碱企业为主。这也是湖盐价格持续走稳的最主要原因。
        2010年内蒙地区湖盐市场大势走稳。价格出现两次较大波动:一月份价格维持在170-180元/吨(含税),进入2月份涨至200元/吨(含税),价格平稳运行至10月中旬,10月下旬价格又出现二次上调,原盐价格调至230元/吨(含税)。临近年底内蒙地区原盐市场趋于平稳,其湖盐低端出厂价格在230元/吨(含税),高端出厂价格在260-280元/吨(含税)。
        2010年青海地区湖盐市场运行平稳,价格无明显变化。据了解,当地原盐企业大多执行以销定产,货源以供应西北地区两碱企业消化为主,其湖盐市场整体供求趋于平稳。临近年末,青海省内湖盐主流出厂报价在170-180元/吨(含税),送到甘肃地区价格在330-350元/吨(含税)。
     进口原盐与国内市场的对立与依存
     由下表2010年国内原盐进口量统计以及2009-2010年月进口量与进口均价对比图可以看出,1、3、4、7、10、12月月进口量超过20万吨。而10、12月月进口更是超过50万吨。进口原盐与国产原盐行情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国内原盐价格上涨导致下游两碱企业成本压力增加时,下游两碱企业就会选择进口原盐,而进口原盐的涌入,则会冲击国内原盐市场,导致国内原盐行情的回落。
此外,使用进口原盐的两碱企业集中在江苏、山东、河北、辽宁等地。而2010年北方海盐减产,导致区内供需失衡,也是进口原盐较之2009年大幅增加的最重要原因。

 

                          中国盐业协会第六届三次理事长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 


                                                                   2011-04-26 
                                                                  中国盐业协会
        4月20日,中国盐业协会第六届三次理事长工作会议在省委九所宾馆召开。出席会议的领导有中国轻工联合会副会长杨志海、中国盐业协会理事长董志华、常务副理事长林家骅、中国盐业总公司党委书记杜茂华、中国盐业协会副理事长倪斌、海盐工作委员会主任李树田,以及全国各省市区盐业公司、重点制盐企业代表共120多人。会议特邀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杨维刚、湖南省国资委副主任杨平等领导同志出席。集团公司全体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在长单位党政负责人参加了上午的大会。会议由中国盐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林家骅主持。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杨维刚副主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中央党校马小军教授向大会介绍了当前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参加会议的代表对当前形势的发展和盐业所处的大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董志华理事长在大会上作工作报告。在总结回顾2010年全国各省市区盐业公司的生产经营和应对盐业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董志华指出,绝大多数盐业公司应对盐业体制改革的态度是积极主动的,每个公司都在寻找适合自身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并且目前正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很多公司都在非盐经营上创新思路、创新路子,不断改进完善非盐项目的经营,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值得充分肯定。董志华对于积极应对盐业体制改革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各省的改革发展不平衡,有些单位还乐观地认为不会改革,或者不敢面对改革。目前的形势是,盐业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每个盐业公司都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因此,要采取积极的态度来面对,要积极想办法来应对;二是各省市区盐业公司在专营体制下都要加快市场化运作的步伐,为改革练兵,为改革打下扎实的基础。要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改变长期的老习惯、老方法,更新观念,使思想不落伍;三是要利用专营体制的优势,加快企业的发展,增强自身的实力,巩固现有的市场份额;四是要加快非盐商品的经营和创新,利用盐产品的经营来培育和推进非盐商品的经营,一旦盐业放开,要用非盐商品经营来弥补盐产品经营的不足,增加企业的收入。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杨志海副会长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盐业体制改革的主体是我们企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对政府和企业负责,提出更多的好的建议,为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帮助。至于盐业体制何时改、怎么改,目前都还在讨论中,但是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应该主动地去面对,不断地拓展我们的业务范围,改革我们内部的机制,抓紧时间,利用我们目前可以利用的一切条件,积极地去应对改革,不断的强大、充实自己,做好市场化的准备。

 

 

【编辑: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