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自贡盐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的开发
[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07年12月18日
  查看:1395
  来源:王红

     被誉为“千年盐都”的自贡市是四川省七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是一个资源丰富、人杰地灵的城市,它位于四川盆地南部,所辖面积437万平方公里,在四川省旅游分区中自贡属于川南旅游区,东衔泸州市,南毗宜宾,西与乐山市相连,北与内江市接壤。其中,除内江市以外,泸州、宜宾、乐山等城市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因此这一区域可以说是四川乃至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最为集中连片的地区。在整个川南旅游区中,自贡市又是位居其中,位于巴蜀古文化旅游线和川南旅游环线的交汇点,发挥着北引南连,东接西延的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自贡市的旅游区位应该说十分优越,发展旅游业将会给这座城市经济的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
    翻开这座城市的历史,我们知道自贡是一座因盐设市的城市,是我国最早生产井盐并且延续至今的少数地区之一。1900多年的井盐生产为这座城市积淀了丰富而深厚的盐文化历史,使这座城市充满了浓浓的“盐”味。盐文化已经成为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载体,也是自贡市最具特色、价值最高的人文旅游资源。自贡市盐文化的底蕴深厚,无论是其城市建筑、名胜古迹,还是地方戏曲、民间艺术、民俗风情等,无不具有浓郁的盐文化特色,内容可谓丰富多彩,盐文化渗透到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林立的会馆宫庙、古井火灶,古朴的石板街坊,幽雅的官绅别墅,无不与盐有着渊源的关系,可以说,是盐塑造了这座美丽的城市,是盐孕育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自贡的盐文化资源应该说具有世界级的品位和世界级的垄断性,这一优势为自贡市文化旅游特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其优越的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在四川乃至全国旅游业中可谓别具一格。
    因此,在思考如何发展自贡市旅游业发展这个问题时,我们首先应该关注和考虑的就是盐文化在这座城市,尤其是在自贡市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众所周知,旅游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文化是旅游产品的生命,每个城市每个地区的旅游产品只有体现出各种不同的文化特色才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从而产生旅游需求和消费。从目前来看,文化旅游以其独具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文化氛围受到了许多旅游者的青睐,正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日益成为广大旅游者出游的首选旅游项目。自贡的文化旅游资源尤其是独具特色的井盐文化资源应该说是自贡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独有的潜力和优势。可见,如何更好地对自贡的旅游产品进行文化的阐释与包装,使旅游与文化紧密相连,以求得文化事业与旅游产业的双赢,通过充分挖掘自贡的井盐文化资源以打造自贡城市的品格和标识,借与以其他城市相区别,从而提高自贡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这一点已成为自贡市“大旅游”产业未来发展最为重要的命题。
一、自贡市盐文化资源的优势与特点
    自贡市盐文化资源作为自贡文化的历史积淀,它是自贡人民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直接表现。根据文化旅游资源的性质,我们可以把自贡的盐文化旅游资源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反映井盐生产的遗址和现场。旅游资源的开发一定要体现其真实性,井盐生产的遗址和现场就是盐文化的载体和基础,没有它们,井盐文化的内涵就是不完整的,对游客而言也是不真实的。值得自豪的是自贡市井盐生产的历史源源流长,自东汉章帝年间开凿第一口富义井以来,到晋代已经初具规模。到唐宋时期自贡的盐场已经是名扬全川,到了清代,自贡已经成为四川井盐生产的中心,在1900多年的井盐生产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完整而精湛的凿井、汲卤、煎盐技艺,在这块土地上先后开凿了13000多口盐井。到了20世纪70年代,自贡地区已经是遍地井架林立,井灶如群,输卤笕管四通八达,成为城市的一大奇观。我们可以如数家珍般地罗列出的古盐井有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燊海井、罕见的高产稳产气井——东源井,第一口古盐井——富义井等。比如:燊海井,它位于大安区长堰塘,开凿于1830年,于1835年凿成投产。井深1001.42米,是19世纪中叶以前世界上的第一口超千米深井,经过160多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反映自贡井盐生产历史的另一见证物就是天车,天车是井架的俗称,它是自贡盐业生产由大口径浅井向小口径深井过渡的标志,也是人力采卤向畜力、动力采卤转变的标志,正是由于以天车为代表的小口径深井的开采才确立了自贡作为“盐都”的地位。虽然从井盐生产的角度来看随着采卤新工艺的问世,天车业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然而天车在井盐生产的历史上,从科技发展的历程而言,天车它见证了自贡这座城市的崛起,衍生了丰厚的井盐文化,承载着悠久的盐业历史。可以说天车是自贡这座城市的标志和象征。自贡拥有中国井盐生产历史上最高的天车,达得井的天车高达113米,而且还创造了小口径单井年产卤9万吨的最高记录。自贡的天车不仅数量众多,密度大,更为重要的是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天车的形态简洁大方,线条流畅,高低错落,雄伟挺拔,气势磅礴,直插云天,充分体现了一种活泼阳刚的朝气。这对旅游者直观体味自贡井盐生产的盛况无疑具有无穷的吸引力。与天车相对应的还有输卤笕道,它采用虹吸原理,穿山跨河,翻山越岭,连绵起伏,或呈蜿蜒之势,或如长虹飞渡,其景象甚为壮观。天车,输卤笕道都是古代井盐生产的象征,它们的雄伟气势对旅游者所产生的吸引力是其他资源无可比拟的。
    2.反映井盐运输和贸易的古镇、古街。在自贡井盐生产的各个历史时期,人们先后在沿釜溪河、沱江以及各主要交通线上,产生了许许多多因盐业商贸、运输等集散凝聚形成的集镇、古街。如富顺县的仙市镇、牛佛镇、贡井区的老街子、顺河路、自流井的中华路、汇柴口等,这些古街古镇,记载并见证了自贡那一段兴盛的井盐生产的历史,也是构成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仙市镇已被列为四川省的22个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它位于釜溪河畔,古称仙滩,自明代以后,自流井盐场兴旺发达,仙市镇成为了井盐运输的交通要道,明清两朝镇内商旅云集,街市扩展,形成四街、四门、五亭、三码头,还有川主庙、禹王宫、天后宫、万寿宫等宏伟建筑。
    3.反映盐商豪门生活的住宅大院和山寨。随着自贡井盐的开发和盐业经济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因盐而致富的富商阶层,在早期的“王、李、胡、颜”四大家族的基础上,又产生了“熊、侯、罗、罗”新四大家族,这些盐商富豪们耗巨资修建自己的住宅大院,到目前保存较好的有沿滩区的“王家大院”,富顺县仙市镇的“杨家大院”等。此外,盐商富豪们为了躲避战乱,保护自己的家产,还联合集资修建城堡山寨,比如三多寨、大安寨、五富寨等,这些盐商寨堡是自贡地区盐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盐商们的资本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的一种本能的保护措施。到现在保存相对较为完好规模最大的当数三多寨,它坐落在大安区牛口山上,海拔436米,占地1.25平方公里,四周峭壁悬崖,如刀劈斧削,地势相当险峻。它是在清咸丰三年时由自流井的厂绅李振亨、颜昌英、王克家选址,于咸丰9年建成的,整个山寨耗资10余万两白银。寨子寨墙全由砣石砌成整个寨墙长4650米,寨墙上有2555个枪垛,24座炮台,24个哨所,寨内修建有中式庭院、西式洋楼以及中西合璧的豪华府第300多座,是当时四川地区罕见的巨型寨堡。昔日的三多寨曾十分热闹只不过由于各种原因过去的洋楼、庭院等已多遭摧毁,现仅存西寨墙几百米。
    4.反映盐商和盐业工人业余生活场所的古建筑。自贡古代的井盐经济的一段盛世经济,记录这一段历史的除史书以外还有就是反映盐业经济的古建筑,它们如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勾画出当时自贡盐业经济的形态与轮廓。在自贡,随着盐业经济的逐步发展,自贡盐场出现了各阶层的人群自然地结成各自的行帮组织,并先后相应地修建了自己的活动场所——会馆、宫、庙等。如由烧盐工人组成的炎帝会修建的炎帝宫,屠夫行会工人修建的桓侯宫(即张爷庙),陕西籍盐商集资修建的西秦会馆、广东籍盐商修建的南华宫、两湖籍盐商修建的禹王宫、福建籍盐商修建的天后宫等,这些会馆、宫、庙等古建筑,既是自贡盐业经济发展的见证,也是自贡井盐文化的精品,更是作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构成了自贡盐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景点。
    5.独具盐业经济特色的地方饮食文化。一个地区饮食习俗的形成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应该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由于自贡地区井盐生产历史悠久,这也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习俗。随着自贡盐业经济的开发,这里越来越多地集聚了大量人口,其中有商贾、有劳工,他们带着各自不同的饮食方式和习惯口味汇聚在一起。为适应各阶层人士和不同地方口味的需求,各地的名厨也纷纷带着自己的绝技来到这里,使得自贡各地的风味饭馆林立,各类美食荟萃,其饮食文化也随之发展得丰富多彩,并深深地打上了盐的烙印。自贡最具地方特色的食品就是牛肉。这个特色与盐业生产有着直接的关系。牛在自贡的盐业生产中曾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里,自贡盐业生产的主要役力就是役牛,它在推水和驮运等盐场作业中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自贡盐场的牛常年是保持在3万头左右,鼎盛时期的役牛曾多达10万头,牛多牛肉就多且便宜,在自贡以牛肉为原料的食物就花样繁多,成为脍炙人口的美味佳肴。其中最为有名的有“火边子牛肉”。自贡井盐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海纳百川,兼收并蓄。自贡由于盐业的兴盛带动了百业发展,四面八方的人们都来到这里“淘金”,对于来自市场的各种需求,自贡的餐饮业都能非常及时地适应和满足。从而形成了自贡特殊的井盐饮食文化现象。它吸收全国各地菜品的精华,并主动加以改造,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自贡饮食文化的内容和风味,正是由于其菜品丰富,特点突出,并辐射到了川南一带,形成了以自贡饮食风味为代表的“小河菜系”,该菜系与以成都风味为代表的“上河系”、以重庆风味为代表的“下河系”并称为川菜的三大菜系。
    6、反映盐业经济的地方文化。自贡的盐业生产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积淀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情习俗,许多风尚习俗的形成均与盐业经济密切相关,被打上了深深的“盐”的烙印,对自贡产生了厚重的文化投影,由此形成了许多独具盐文化特质的节日、庆典。自贡地区种类繁多的生产性会节在自贡盐场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势头,与这座城市盐业经济的社会氛围协调一致,这是人们在进行盐业生产创造财富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的一种务实、创新精神在社会生活、民间会节上的真实体现与反映。由于盐业经济丰厚的利润与独特的冒险性,使得这座城市的人们形成了冒险、吃苦、创造的精神,在各种各样的会节上他们就以各种方式去迸发、展示自己成功的喜悦,当时在自贡的盐场比较大型的会节就有牛王会、王爷会、土地会、以及放水节等。
    在以上如数家珍般的盐文化资源中我们不难发现,自贡的人文旅游资源确实是伴随着井盐生产的诞生和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自贡的盐文化资源其优势和特点明显表现出在以下几个方面:1、景观奇特,年代古远,价值极高。自贡的盐文化资源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而且具有相当高的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自贡的盐业历史在人类文明史和科学技术史上占据着突出的地位。这里最早在世界上创造和使用深井钻凿技术“冲击式顿钻法”,开创了机械钻井的先河,现在保存完好的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深井和古代制盐的手工作坊以及因盐而产生的各种历史文物、遗址、实物、工具等在国内都是独一无二的,今后也不可能再形成的。2、自贡盐文化旅游资源的种类繁多,内容十分丰富,且品位极高。3、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由于基础设施落后,交通闭塞,自贡的盐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较低。许多旅游景点景区还处在处女地阶段,众多的旅游项目尚未开发出来,因此进行深入开发的潜力极大,随着对外宣传的加强和投资力度的加大、投资环境的改善,自贡盐文化旅游资源的巨大潜力将充分地发挥出来。4、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习惯。自贡因盐而产生形成的许多习俗和节庆在我国都是绝无仅有的在全国也是罕见的,这些内容都完全可以作为旅游开发的项目,并且都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无法复制的。
    面对如此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如何充分利用它们搞好自贡旅游业,把文化资源转化成旅游产品以带动和发展自贡的旅游经济,这确已成为自贡旅游业发展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二、自贡盐文化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自贡市的盐文化旅游资源如此丰富,但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与全川乃至于全国相比,还显得相对落后,还面临着世界级的文化资源与非常初级的旅游市场开发之间的矛盾。究其个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所处的交通条件有一定的限制。快捷、舒适、方便、安全的交通条件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自贡市的交通条件仍比较落后,尤其是联系省外的全国网络和联系区外的区际网络较为落后。目前来看进出自贡的客流大多数都是经成都中转,据不完全统计,自贡目前客流的80%左右均来自于成都。这一现状造成自贡旅游业的发展有较大的依赖性,(2)旅游产品结构的单一。
    (2)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目前自贡盐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层次不高,开发力度不够,甚至有些资源还“养在深闺无人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资金的短缺,投入的严重不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的观念,由政府办旅游转向社会办旅游,由政府投资转向多元化投资。只有通过多条腿走路,多方筹措资金来开发盐文化资源,带动自贡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3)旅游线路和产品的宣传促销力度不够。我市有如此丰富的盐文化旅游资源,可以说处全国之最,世界之最,但是它们当中除西秦会馆等少数景点名气较大以外,其余的几乎没人知道。对于许多的外地游客而言,他们更多地是知道自贡的恐龙而并不知道自贡有“天车”、有“燊海井”等,尽管我们也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旅游促销活动,但由于促销方式落后,规模小,投入少,对外宣传的力度不够,因此,加强自贡市旅游资源尤其是盐文化旅游资源的宣传工作是搞好自贡旅游的前提,也是旅游市场规律的必然要求。
三、加快自贡盐文化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1、确定自贡城市的主题形象,深入挖掘和整理盐文化资源的历史内涵。旅游资源是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旅游资源是难以成为现实的旅游资源的,自贡的井盐文化本身就是一定的社会文化资源,但是它要转化为颇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还必须经过人们的重新认识和发掘整理才能充分体现出它的旅游价值。就比如长江三峡的神女峰,如果没有宋玉那篇动人心弦的《神女赋》,没有人们关于神女峰的各种优美的传说,其实它只不过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自贡的许多盐业古迹现在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亟待我们史学工作者和旅游工作者去开发、挖掘和整理,从某种意义上讲,发掘整理井盐文化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我们揭示自贡历史文化内涵的过程,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井盐历史文化真正溶入旅游文化之中,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具有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参与性。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旅游需求。
    2、做好具有盐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设计。旅游购物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旅游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更是弘扬地方文化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的旅游购物一直是旅游业发展的弱项。和我国其他旅游城市一样,自贡的旅游商品也呈现出种类少、档次底、品位不高、特色不突出的状况,许多旅游纪念品甚至是购自一些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小首饰、小挂件等,根本没有自贡的地方特色。实际上,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文化特征才是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工作坐标,因为旅游商品中蕴涵的文化属性它能充分满足游客的精神消费需求。而自贡得天独厚的盐文化资源,为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为了提高自贡旅游纪念品的档次,创出名牌,就应该研制开发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既精致美观又经济实用的旅游纪念品。比如可以让游客参与天车模型等旅游纪念品的制作,这样既调动了游客的参与性,又加深了他们对自贡盐文化的印象,同时,他们把这些纪念品带回去后也是对自贡盐文化的一种宣传和弘扬。
    3、不断完善交通条件,加强旅游景点景区的配套设施建设工作。为增加游客的可进入性,首先应该大力改善自贡的交通网络条件,增强自贡的区际交通网络,完善自贡与重庆、乐山、宜宾、泸州的交通条件,与这些地区形成旅游环线,充分利用这些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共谋发展。充分利用内昆铁路,加强与云南等省的联系,通过重庆市加强与川东各地的联系,自贡不应该只是一个较大的客源输出市,而理应成为一个对省内外、乃至国内外产生强大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4、做好自贡的盐文化资源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充分准备。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毋庸置疑地认为自贡的井盐文化资源可以说是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完全是有条件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虽然现在我们的条件还不成熟,无论是接待能力、接待水平,还是城市建设、基础设施配套等各方面都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要求差得很远,而且,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受了申报请求,一旦检查不合格,我们就将永远失去申报的资格,因此,我们的申报工作绝对不能盲动,不能操之过急。但是从现在开始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却是十分必要的,当我们通过深挖潜力,努力开发,并且软硬件条件均达到一定水平时,申报成功将会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5、加快自贡旅游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旅游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尤其是作为自贡市来讲,盐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特别需要一大批旅游专门人才,包括旅游管理人才、旅游促销人才、旅游服务人才和导游人才。这支旅游人才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自贡旅游的发展水平,关系着自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与否。俗话说“风景美不美,全凭导游一张嘴”,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导游在旅游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导游是旅游中审美信息的传递者,也是旅游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他们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旅游地的形象好坏,他们对自贡历史文化资源尤其是盐文化资源的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游客对自贡的了解和对自贡留下什么样的印象,进而会影响到自贡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培养一支合格的高水平的导游队伍对于自贡旅游业的发展而言是势在必行,不能说当大量的旅游者已经进入自贡时却找不到合格的导游。特别值得强调的是,针对自贡盐文化旅游的主题特色,对于自贡的导游而言应该是学者型的导游,他们必须非常熟悉了解自贡源远流长的盐文化历史,以及传统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地方文化的内容,通过他们的讲解能让游客对千年盐都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和回忆,以提高游客口碑宣传的广告效应。
    6、加强盐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自贡盐文化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离不开对盐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与利用,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应该注意在对资源本身的文化内涵进行挖掘的同时,增强保护意识,尤其是对一些古镇、古寨、会馆进行保护修复时应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尽力维持其原貌,剔除其中与旅游主体不协调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盐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综上所述,我们毋庸置疑,丰厚的盐文化资源为自贡的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要把盐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还需要我们做大量更加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我们的积极探索、认真设计、全面规划自贡旅游业发展的蓝图,在不久的将来,自贡一定会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真正名副其实的优秀旅游城市。

    参考资料:
1、卢云亭.中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战略[J].资源战略,2001,(11):15~16。
2、赵毅.论西部旅游业的优势产业及发展对策[J].经济地理,2001,(2):140~145。
3、魏新生.开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J].开封大学学报,2001,(3):31~35。
4、四川省旅游规划设计所、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研究所、自贡市旅游局编.自贡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M],2001。
5、政协自贡市文史资料委员会.自贡文史资料选辑(1~20辑)[C]。



【编辑: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


(微信扫描分享)